【政策速递】“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五):赋予成都重大任务17项
2021-03-22 17:03:45

共建共享

连接世界


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于3月13日正式发布。
在这份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中,成都被数次“点名”。据不完全统计,《纲要》直接赋予成都重大任务17项,数量创“五年规划”历史之最。


《“十四五”规划纲要》涉及成都事项

经初步梳理,《纲要》赋予成都重大任务17项,数量创历次五年规划之最。


(一)重大战略(6项)


前所未有凸显了成都在全国发展版图的战略地位。


1.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3. 优化提升成渝等城市群。

4. 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5. 推进实施共建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6. 发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


(二)重大政策(4项)


前所未有赋予了成都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责任担当。


1. 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推动国际陆运贸易规则制定。

2. 建设成都西部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强改革授权和政策集成。

3. 提升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水平。

4.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三)重大工程(7项)


前所未有强化了成都引领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支撑。


1. 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

2. 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3. 提质改造川藏公路G318线。

4. 建设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

5. 实施四川都江堰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

6. 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

7. 建设6个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综合应急实训演练基地。



从《纲要》中的成都元素

解读国家战略意图和成都使命担当
👇


1

位列城市群第一方阵


《纲要》在“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一节将全国19个现有主要城市群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做“优化提升”“发展壮大”“培育发展”的针对性建设。其中,位于第一方阵的五大城市群,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足鼎立”的一线城市群,还新增了成渝长江中游两大城市群拉动中西部崛起。


▲成渝地区夜光遥感图 图片来源:新华网思客


“成渝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定位毫不意外,根据我们对于成都的长期关注和研究,近几年成都在整个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上升是有目共睹的,休闲宜居没有变,创新活力凸显出来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指出,“十三五”时期,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跑”到了前面,对内枢纽和对外门户的地位凸显,因此《纲要》赋予成都17项重大任务,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战略牵引,将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等重大项目工程作为支撑重大战略落地的实际举措。

“经过‘十四五’,可以预期成都将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相对于北上广深而言,我相信成都的年均增长和上升空间将会更大!”陈宪表示。


▲成都 图片来源:天府发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政事君专访时提出,不同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目前建设趋于成熟或比较成熟的城市群,以成渝地区为主的双城经济圈和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基础稍弱,但通过3~5年努力,极有可能成为国际大城市群




2

四大世界级机场群之一


五年前的那份“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成都聚焦于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五年后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成都有了明显的“升级”。在链接全球航空网络上,提出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除了航空枢纽建设,还明确了建设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质改造川藏公路G318线,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等等,可谓“空铁公水”的全面提级。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图片来源:极美成都


“一个城市或地区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跟城市机场在全球航空网络中的地位是正相关的。特别是成都这样缺乏港口的城市,机场将是其参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认为,国家将四大世界级机场群之一“落子”在成渝是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其对于中西部城市的带动作用,是别的城市群所不具备的。同时,与我国布局的另外三大世界级机场群相比,成渝城市群没有世界级港口群,那么“十四五”时期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如何与世界级城市群协同发展就至关重要。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图片来源:空港融媒


“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能不能建好,不仅在于集聚资源的能力,而且在于成渝能不能向世界输出更好的服务,以更高端的生产要素更高效地注入产业。”张国华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以东部沿海的开放,去承接欧美日韩的中低端制造业向亚太地区的转移,新时代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围绕机场布局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将是关键。

“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能到什么水平,决定了一座城市的产业链占据价值链的哪一端。”张国华举例说,支撑德国工业2.0的是“两个70%”,即服务业占比70%,其中70%是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业为主导的全球格局下,临空经济区链接全球市场和供应链,正变成高速增长的区域,充分显示了互联互通的内在价值,”张国华表示,“机场就是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纲要》还明确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推动国际陆运贸易规则制定。作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质量“双第一”的城市,成都如何率先突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出,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由于中欧班列的开通,成都正在成为内陆地区货物进出口的集散地和枢纽,从过去相对封闭的内陆城市逐步发展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的中心城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仅是要素流动型开放,更重要的是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规制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


▲2月21日,成都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开行首趟中欧班列。这也是中欧班列(成渝)号成都在境外拓展的第59个境外站点。


3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十四五”规划从一开始讨论时就将创新放在了首位,此后这个结构一直没有变过。这是因为,无论从发展理念看,还是从发展阶段,还是从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都需要把创新放到核心地位。

他指出,一方面,创新是新时期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代表着中国发展的方向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中国正从“跟跑”的发展阶段,走向“并跑”、甚至“领跑”的阶段,这也要求从跟随走向创新引领。更重要的是,从中国面临的问题看,无论是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还是产业链安全、技术安全等“卡脖子”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必须把创新放在第一位。


而成都,也被赋予了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和任务。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实施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都是成都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抓手。

“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将是一次‘新三线建设’。”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西南财大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认为,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当加大创新力度,重构产业链和供应链,集中于科研攻关“卡脖子”的突破,这不仅是要承接一部分东部的产业转移,也是面向内循环产业布局做增量。

“活力从创新而来,很多科技成果需要时间,但成都作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势头已经形成,”陈宪表示,“十四五”期间成都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让企业家、创业者、科学家、工程师这类人才在城市聚集,“抓住宜居的生活品质、保持生活成本的竞争优势,成都会聚集到全国最好的人才。”


▲成都高新区交子金融大街



关注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成都市供应链协会